首页 > 资讯 > 地之灵在哪,河南的秦函谷关为《道德经》的诞生地,因险灵雄奇而闻名天下。

地之灵在哪,河南的秦函谷关为《道德经》的诞生地,因险灵雄奇而闻名天下。

2024-11-10 17:34:47 编辑:YY下载站

初夏时节,从豫西南的南阳,自驾至豫西北的三门峡灵宝市,途经伏牛山,崤山,路两边或高峰突起,云雾缭绕,或众山回环,树木葱茏,一路风景优美,使人目不暇接。

秦国的函谷关在河南省三门峡灵宝市函谷关镇的王垛村。

函谷关是出入两京的咽喉,“百二秦关终属楚”中的百二秦关指的就是函谷关和潼关。寓意为两人守卫,就能阻挡住二百人的进攻。


古代,从关中平原到洛阳,中间群山连绵,崎岖难走,只有一条几百里的河谷可以通过,被称作崤涵古道。而函谷关就位于崤函古道中段的河谷狭窄处,因深险如涵,所以叫函谷关,沿河谷向西走一百多里就是潼关。

函谷关地理位置得天独厚,它北塞黄河,南接秦岭,西枕高原,东临绝涧。所以,秦惠文王夺取魏国的河西之地后,在这里建立了要塞,成为我国历史上建立最早的雄关之一。

函谷关为何名扬天下?现在还有什么古迹?

接近中午,我们到了灵宝,终于实现了多年的梦想,可以一探究竟了。

跨过弘农涧河,前面就是函谷关景区,门口是老子骑青牛入关的石刻雕像图。

新修建的巍峨高大的关楼就矗立在眼前。


探古道之险。

站在关楼上俯视,前面是幽深曲折的涵关古道。两侧是陡峭的土山,山上树木掩映,下面的古道,若隐若现。

古道旁,有一只赑屃底座上负载着一块古碑,上写“函谷关”三字。


沿古道前行,狭窄处只有三米左右,这就是古人所说的,“车不得双轨,马不得并辔,素有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”之地了。楚怀王曾经率六国军队伐秦,秦依函谷关天险,使六国军队“伏尸百万,流血漂橹”。虽然,汉武帝将函谷关东移至新安县,但这里依然是进入山西和中原的要道,在此发生的战争有二百多次。

品故事之奇。

老子任职西周的收藏室,负责管理皇家图书馆,他看到周朝马上要灭亡了,便骑着青牛出关。

当时守卫函谷关的关令尹喜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,他一大早看到瑞气弥漫,紫气东来,知道有大人物要经过了,结果等来了老子,便让他在关内写下了《道德经》。


西汉时,人们在老子著书的地方修建了“太初圣宫”,从唐宋至今,历代都有修葺,如今的太初宫,面阔三间,前面出檐,上覆灰色筒瓦,古朴简练,应该为明清建筑。宫前树立了两块赑屃底座的碑刻,其中一块为元代的“重修太初宫记事碑”。

叹桃符之灵。

据《资治通鉴》记载,唐代开元

年间,陈王府参军上言:老君托梦,藏灵符在尹喜故宅,玄宗派人到函谷关老子书写《道德经》处,果然挖出一枚灵符,上刻“桑”字,参军趁机劝谏,这是让我们重视蚕桑,上天旨意,不可违背。

玄宗从谏,并改开元为天宝,改桃林县为灵宝县。

太初宫位于关内的高台之上,往南走,地势逐渐变低,要经过三清宫,三皇殿,右侧是战国时,齐国孟尝君曾住过的田文台。成语“鸡鸣狗盗”就出于此处。

南大门口屹立着高近三十米的金黄色的老子铜像。高大雄伟,极其壮观,主张无名无为的老子站在这,不知该有何感想?

看完后,不禁感叹,函谷关是秦统一六国的重要屯兵之地,虽然只用了四百多年,却因险灵雄奇,文化厚重而流传千古。

沿着东边的河堤缓缓而归,耳边仿佛仍响着大秦帝国练兵场地的号角声,战鼓声。